2017-01-04 莫西摩西
人生头一次踏了北非的土地。
印象中的埃及是那神秘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,法老王金灿灿的黄金宝藏和美丽身往的阿拉丁神话。
开完会终于得了点休息时间,马不停蹄开罗城逛一逛:声名远播的金字塔、开罗博物馆和最古老也是最繁盛的哈利利市场,迄今应该有500多年的历史。回来后工作繁忙事务杂多,每每总有蓝老师在提醒我交作业,严重的拖延症也误了美好的记忆,难道就(bèi)此(bī)淡(wú)去(nài)? :P回忆一下也好。
埃及象征-金字塔。
金字塔并不在开罗市区,而是在临近的一个叫吉萨的地方,所以又被称为吉萨金字塔。穿过市区大约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,坐在车里并不识路好在如此著名的建筑也是个很明显的地标。
说说金字塔吧,比想象中小一点,三座金字塔就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3个法老的陵墓:胡夫金字塔、哈夫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,还是说成爷爷、儿子和孙子比较容易记忆。古埃及法老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陵墓,他们崇拜的是太阳神阿蒙,相信陵墓是通往天堂的阶梯,相信自己是神一样的存在,而锥形的陵墓又像是太阳洒下的无尽光芒。在广袤无边沙漠中想象着朝阳徐徐升起,金色的光芒洒下人间大地,万物复苏一派生机,古埃及的人们膜拜信仰的意象场景就此诞生!
有点让我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里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!
在埃及印象最深刻的食物竟然是它-Aish。乍一看像烧饼,最好是刚出炉的,新鲜烘焙的香味四溢,热的时候就像一个吹足了气的气球 ,咬一口又像一个张开的的大嘴巴,外带点香脆,入口带着点韧劲,嚼起来麦香回味,特别好吃。冷了之后气没了就扁了,一个中空的薄饼,里面可以塞一点馅料,什么蔬菜、牛肉、各式调制的酱料,各随己愿味道的各种层次丰富极了。
曾看见胖墩墩的阿拉伯小伙子用一块小板,把烧饼一层层铺开一层层垒高,得有两三层吧,然后顶在头上,自如招摇地行走在集市里,哪怕周围的人再多也不不见得一丝慌张,腾移挪转竟如泥鳅一般滑溜溜地眨眼就消失在街道那头。
古老的阿拉伯集市-哈利利。这次很多照片都是在这里拍的,叫我的话儿说,喜欢这里因为它很市井,有人情味儿。
走进市场,扑面而来的有一种就像来到了阿拉伯神话故事里面的感觉。
各种小铺商店鳞次栉比,各类小贩招呼声此起彼伏 。什么法老的石像、珐琅质的神灯、绣金边的餐盘、织花的披肩、釉面的挂灯、染指甲的香料应有尽有。什么裁缝铺、小吃铺、香料铺、水果摊、小餐馆、服装铺、各种纪念品小商店一个接着一个。
这一边女儿搀着妈妈的手想挑选一件漂亮的衣服;
那一头偶遇一个白头巾白袍子爷爷,神情肃穆像是刚刚从神话里走出来;
狭长的甬道里商铺的老板一边吃晚餐一边逗着小猫;
突然身边溜过一群叽叽喳喳的姑娘,鲜艳的裹巾仿佛在跳舞,袅袅的背影留下一串笑语盈盈;
转个弯,一处破壁残垣好像战乱的哭诉,对角正坐着个高背椅的老者喝着啤酒听着音乐若有所思;
一个华丽着装的大叔忘情地表演着什么古老乐器。骑着摩托的大叔接上儿子可能要回家;男朋友帮心上人买来艳红的指甲粉;胸前挂着白尺的裁缝还在修修裁裁;
角落灯光里垂头低头不语的小伙估计是青春迷茫期;小商店的老板还在问我要不要带一盏神灯回家;酒吧里的客人已经不知道喝了多少杯。突然大家安静下来,做礼拜的钟声响起,传遍集市里每个角落,人们聚涌又散去。~~~~
阿拉伯生活里最普普通通的一幕幕,这里就是哈利利了。
记得如果你要买东西,最好告知店主没有美元有埃镑,会让你享受到非常实惠的价格。
行走与摄影是绝佳的伴侣,有时候不需要什么理由,喜欢就是,感觉就是。
捕捉,光影,它稍纵即逝。
转载自莫西摩西的微信公众号文章《入埃及记》
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“4-Hour Foto”里也有同样的一篇:《35mm的埃及》
Lynn是2015年8月23日总第17期上海的学员,在我的微信公众号“4-Hour Foto”里曾经有两次提及她,请看微信文章《告诉我你的师父是谁?我保证不打死他!》与《不是为师教得好,只因小妮子太努力!》。